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8篇
  免费   605篇
  国内免费   975篇
化学   2120篇
晶体学   136篇
力学   238篇
综合类   155篇
数学   474篇
物理学   143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119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121篇
  2014年   174篇
  2013年   229篇
  2012年   236篇
  2011年   262篇
  2010年   279篇
  2009年   259篇
  2008年   267篇
  2007年   269篇
  2006年   267篇
  2005年   214篇
  2004年   181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154篇
  2001年   138篇
  2000年   172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苑忠慧  仲政 《力学季刊》2022,43(3):482-489
皮肤组织作为富含纤维的非均匀材料,具有复杂的力学特性.皮肤组织在循环加载作用下,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加载过程的应力响应逐渐降低,并最终达到不随循环次数增加而改变的稳定状态,这种现象被称为应力软化行为.本文对加载过程中纤维的延展机制对宏观力学响应的影响进行研究,认为在外界载荷较小时该机制主导了宏观层次上的应力软化行为,随着外界载荷的增大,拉伸过程中微观结构损伤的演化开始产生影响,而且此时内部微观结构的演化由两种机制共同影响,据此建立了连续介质模型,将宏观尺度上应力软化行为和微观结构的演化相关联.将所获得的应力响应理论结果与猪离体头部皮肤在循环加载作用下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证明了该模型能够合理地描述皮肤组织在循环加载作用下的应力软化行为.  相似文献   
82.
聂国隽  仲政 《力学季刊》2005,26(2):198-203
本文采用一种精确、简便的数值计算方法——微分求积单元法(DQEM)对变截面门式刚架结构进行了力学分析。首先建立了一般荷载作用下变截面构件的平衡微分方程,并采用微分求积法进行离散,进而得出了较为精确的分析变截面构件的单元力学模型。该模型的刚度方程不仅反映了单元的刚度性质,而且反映了单元的实际荷载作用,可较为精确地分析变截面门式刚架结构在分布载荷作用下的受力性能。通过与有限元法计算结果的比较,表明了微分求积单元法在变截面刚架的力学分析中的正确性和优越性。微分求积单元法可用于任意形状的刚架结构的静力分析。  相似文献   
83.
多循环脉冲爆震发动机流场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二维带有收敛扩张喷管的脉冲爆震发动机模型,采用带基元化学反应的Euler方程组和H2、空气的9组分20基元反应,对发动机在前六个工作循环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对前几个循环流场进行比较,发现脉冲爆震发动机在第五个循环后流场就基本稳定,单循环得到的流场和多循环稳定后的流场有很大的差别,同时喷管对发动机内流场影响特别大。  相似文献   
84.
嵇醒  戴瑛  仲政 《力学与实践》2006,28(3):91-94
通过对经典弹性力学半反演法的特点与应用力学方法的特点的对比,阐明应用力学方法是在经典弹性力学半反演法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指出应用力学方法源自经典弹性力学.讨论了在弹性力学的教学过程中,突出半反演法和应用力学方法之间的关联,会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5.
时-空混和元与多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所谓多辛相当于时间-空间混和坐标内的分别离散的规则网格;而时-空混和元则不用对时间、空间分别离散,而是组成混和的时空混和有限元网格,更加灵活些。  相似文献   
86.
A horizontal Hodge Laplacian operator $\square_{\mathcal {H}}$ is defined for Hermitian holomorphic vector bundles over PTM on K¨ahler Finsler manifold, and the expression of $\square_{\mathcal {H}}$ is obtained explicitly in terms of horizontal covariant derivatives of the Chern-Finsler connection. The vanishing theorem is obtained by using the $\partial_{\mathcal {H}}\ov{\partial}_{\mathcal {H}}$-method on K¨ahler Finsler manifolds.  相似文献   
87.
广义梯形模糊数决策粗糙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虑到在决策过程中损失函数的不确定性且广义梯形模糊数作为三角模糊数的一种拓展,从贝叶斯理论出发,在三角模糊数决策粗糙集的基础上,将广义梯形模糊数引入三枝决策粗糙集,建立了广义梯形模糊数决策粗糙集并推导了其性质和规则;然后,通过一个协同知识管理项目的例子来阐明模型的具体应用.优势在于不仅将离散模糊集合扩展到连续集合,而且与其它模糊集合相比较具有更好的泛化性.  相似文献   
88.
89.
利用飞秒激光Z-扫描与泵浦-探测技术,研究了室温下ZnO/ZnS与ZnO/ZnS/Ag核-壳胶体量子点的双光子吸收效应.研究发现:ZnO基核-壳量子点的本征双光子吸收系数比ZnO体材料增大了3个数量级;测量得到的660 nm处的ZnO/ZnS核-壳量子点双光子吸收截面约为4.3×10-44 cm4·s·photon-1,比相应的ZnS、ZnSe及 CdS量子点大2个数量级;当ZnO/ZnS核-壳量子点镶嵌了银纳米点时,非线性吸收有所增强.ZnO基复合纳米结构的双光子吸收增强可归因于量子限域与局域场效应.  相似文献   
90.
Developing new types of rechargeable batteries with high energy densities and low cost have received increasing attentions, aiming to reduce the dependence on high-priced lithium. Beyond Li-ion batteries, the potential alternatives including Na-ion batteries, Li-S batteries and Li-air batterie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recently, which are required to be viable for commercial applications. From this point of view, to understand the electrochemical reaction mechanisms and kinetics of these batteries has become the key challenge to make breakthroughs in the field of new energy storage. In this review, we present a critical overview of the two dimensional nanomaterials-based batteries (except Li-ion-based batteries) that could meet such demonds. To develop new energy storage devices with more promising performances, the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and atomic scale storage mechanism of these batteries are comprehensively summarized. In addition, the major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of advanced characterization techniques are finally discussed. We do hope that this review will give the readers a clear and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the electrochemical reaction mechanisms and kinetics of the as-discussed batteries, thus effectively contributing to the smart design of future-generation energy storage devi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